移动直播该往哪里走?
发布时间:[2016-07-06]分类:热点新闻
直播的出现形成了信息传播的新媒介,对于新鲜事物人们好奇万分,纷纷趋之若鹜。移动视频直播无疑是2016年最火的行业,阿里、百度、腾讯、美图、360、小米、陌陌、新浪微博……互联网巨头与创业公司齐聚直播平台。
从YY娱乐、六间房秀场直播,到斗鱼、虎牙、战旗、龙珠、火猫、熊猫TV等平台直播游戏,再到明星参与美拍、映客、花椒直播,还有淘宝、唯品会、聚美优品这类的电商购物直播。当下,移动直播已经发展到市场超过百亿、直播平台百家争鸣的局面。近两年直播平台数量爆发,你可以想象到200多家直播平台拼抢2亿用户是多么的疯狂,所以这种现象的背后是看似一片繁荣,其实都夹杂着一些不为人知的“假热闹”。
然而直播行业的前景看似饱满,但是现实却其实一片骨感,直播平台存在数据造假、内容低俗等问题,而一些演唱会和发布会的直播也存在着版权侵犯的嫌疑。
据媒体报道,丰厚资本创始合伙人杨守彬6月初在花椒的直播在线人数高达521万,点赞喜欢40万,数据碾压雷军、王健林、周鸿祎等一众大佬的直播量超10倍;王思聪搭上火遍全球的英雄联盟游戏的熊猫TV直播首秀观看人数也不过百来万;火华社长刘烨在一直播的收视最高456万、今年火爆中国的宋仲基也仅358万,俨然大佬及一线明星都不及杨守彬。值得一提的是,易观智库2016年4月发布全面直播APP产品MAU(月活跃用户人数)排名的数据显示花椒活跃用户仅为200万。
其实直播造假的方法很简单,一是“自己买”,二是“平台改”。第一种方法就是在淘宝上购买粉丝刷人气,有专门卖直播间人气数量的,想刷多少想买多少都随你,和微博买粉丝数量类似;另外一种就是直播平台灌水,想包装推广你的时候,就会稍微加一点人气。另外,还有媒体曝光直播平台会建立一个数据模型,不仅仅是简单把观看人数“乘倍数”,而是依据直播的各项数据,综合动态调整主播的在线观看人数。
那为什么直播行业要数据造假?可能有以下几个理由:
1.包装自己用户基数大活跃用户多,以求获得资本的青睐,没有资本可能都到不了明天;
2.制造高人气假象,吸引更多新用户入驻关注;
3.通过平台的高数据,也制造了一些话题,从而低成本的增加其舆论曝光量;
4.用优佳的数据来维护明星与平台的“共赢”;
5.鼓励新入驻的主播,引导她们继续为平台服务。
除了数据造假以外,直播平台还面临内容同质化严重的现象。因为移动互联网的发展和智能终端的普及,直播的成本大幅下降,目前移动端直播更是“人人可参与”。移动视频直播意味着内容创作的又一次重大革新,过去号召人人秀文字图片,现在号召全民秀视频,内容产业的生产力,又到了突破的时代。
直播起初无非就是聚集网红吸引粉丝,内容主要是网红表演,讲故事,卖萌要钱,或者吃饭等互动聊天,虽然移动直播时代各个平台都在大众化,素人越来越多,但仍不可否认,网红依然是平台上用户的重要组成部分;同样,弊端就是网红输出内容单一,主播质量参差不齐,平台较难通过优质内容留住核心用户,具有一定局限性;还有一种风险是除了内容质量之外,一些主播为了增加人气,会进行大尺度表演吸引粉丝,这让直播平台陷入打色情擦边球的境地。
视频直播的竞争壁垒相对来说并不高,几乎很难成为核心业务。随着直播行业的迅猛发展,但众多平台内容创新几乎跟不上,只能采取最快的复制模仿方式,以至于众多平台都存在内容同质化严重的问题。
显然直播行业已然进入了一个行业高潮初期,随着社会大众对直播的认知度提高,用户层在迅速扩大成长,若一味的依托数据造假和靠低俗内容来吸引眼球,显然只会让平台越陷越深,所以直播行业在网红之后,重点应该奔着以原创内容核心的泛直播去发展,平台的核心竞争力应该回归到内容本身。
推荐阅读:
电话咨询
免费试用
预约演示
价格咨询
获取方案